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上之意。
凤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爱情的幸福。于是,凤有了象征爱情的涵义。后来就被人们用来祝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谐。在唐代,铜镜有《美凤衔同心结图》,即凤嘴上衔同心结象征幸福的爱情,以示夫妻同心相爱。由此可见,隋唐时期已较普遍地将同心结象征夫妻恩爱。到北宋,还流行以赠送凤钗来定情,而凤钗是妇女的一种首饰。男女订婚,女方多以凤钗赠与男方,以表示自己对“到了明代,男女结婚时,女方穿的礼服也配有凤冠,凤冠上点缀着凤凰,并挂有珠宝等。到了现代,人们仍把凤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婚点凤龙花烛,剪贴凤形图案等。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其次,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爱情的忠贞。此外,凤凰作为一种和谐观念的精神与物质载体。
中国凤凰的来源,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传说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龙图腾的启示后,她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经过精心挑选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后来造字的仓颉就为这两只大鸟取名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凤凰的形象经常用于帝后的用具及衣物的装饰,所以也是帝后的象征。帝王服“龙衮”,帝后便戴“凤冠”;帝王住“龙邸”,帝后便居“凤楼”;帝王有“龙火衣”,帝后便有“凤头”。龙象征权威、尊贵,而仪态端方的凤凰象征着美丽、仁爱。两者结合则是太平盛世、高贵吉祥的表现。
凤凰悠久的历史和富贵的蕴涵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实际上它不仅局限于皇家贵族,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到处都有凤的身影,如穿戴有凤冠、凤鞋、凤钗;吃有凤翅、凤爪;住有凤楼;剪纸、刺绣都会以凤凰为题材,这都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古人以龙代表皇帝,以凤代表皇后、皇太后,于是凤又为帝王或皇家重用,如“凤邸”为帝王即位前的旧居,“凤车”、“凤辇”都是帝王乘坐之车,“凤冠”为皇后之冠,皇帝诏书为“凤诏”,治国的人才会聚之所称为“凤穴”,得知不易的稀世之才或珍惜之物称为“凤毛麟角”等。民间视凤凰为吉祥的象征,称夫妻和谐、生活美满为“鸾凤和鸣”。民间凤凰的形象多用于婚礼或妇女服饰上,如“凤轿”、“凤帔”、“凤冠”、“凤钗”、“凤头鞋”等。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主题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筑和建筑环境的主题。在敦煌县城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反弹琵琶》,取材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像,展示了古时“丝绸之路”特有的风采和神韵,也显示了该城市拥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名胜的特色。
城市凤凰不锈钢雕塑在形式上有圆雕、浮雕,或独立一处,或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广众之中,或隐于林荫小路之上。在材料上有石雕、水泥、铜雕及其他金属材料。城市雕塑一般都形体高大,气势恢宏,具有纪念意义,但亦有点缀场景,形体较小者。前者多建在广场、车站、机关等重要的公共场所,后者多散置于公园、公共绿地、林荫道等处。城市凤凰不锈钢雕塑作品中占了大多数的是装饰性的作品。这类作品并不刻意要求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主要的发挥着装饰和美化环境的效应。装饰性的凤凰不锈钢雕塑,题材内容可以广泛构思,情调可以轻松活泼,风格可以自由多样。它们的尺度可大可小,大部分都从属于环境和建筑,成为整体环境中的点缀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