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瓷器修复过程中将瓷器的釉、彩、老化的色和光还原逼真,就得依靠主客观两方面的保证。主观保证是修复者对瓷器颜色、光泽的解析能力,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积累;客观保证是给修复室配备合适的光照条件。瓷器修复的光源是柔和的自然光。只有在柔和的自然光下人才能看清楚瓷器的发色、色的层次、各部位色泽的深浅变化以及修复面与本体的过渡情况。
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 倒。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受到严重危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太过以免又造成保护性的损害。瓷库中国在此向诸位藏友介绍一下如何保养瓷器。
打底子 经过粘接的瓷器会留有一条条粘接细缝。
要用颜色填平,即为打底于,也叫刮腻子。要选择附着力强的涂料并加上适量的填充料,调制成填补料,然后用小牛角刮刀一层层地刮涂上去,每刮涂一层要等待其干燥后用细水磨砂纸打磨一次直刮涂到细缝填平为止。用细砂纸慢慢打磨,打磨到以手触摸接缝处感觉光滑无阻挡即可。
釉表面的锈蚀修复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操作:
1,土诱可采用吃“502”强力粘合剂、或漆皮汁(虫胶酒精溶液)、清漆等喷在需要做绣的部分,然后将研磨好的黄土(有些发白的土绣可将黄土中加**子)撤在上面,干好即成土锈,也可—将胶与泥浆混合用牙刷弹、或镦、刷做出点状或斑状土绣。水锈可采用扑撤法,方法是将清漆、漆皮汁,喷或刷在需要作水锈的部位,然后将滑石粉或其他颜料粉末扑撤在上前用水喷湿,502遇水后泛白。还可采用复分解法,即将需做水锈部分刷上一层硅酸钠水溶液,再用5%的稀盐酸在涂层表面刷一遍,盐酸遇硅酸钠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盐类物质。
2,银釉:可采用清漆中加银粉刷喷的方法,也可采用云母粉硅酸钠溶液刷涂,然后再涂稀盐酸,硅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层带有云母光泽的盐类物质,反复做几次,“即可出现银釉的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银镜反应”制取出氧化银中的银,也可采用银箔中的银粉,然后用清漆调匀,喷刷在器物上,有些部分在未干时可吹上一点黄土,这种方法做出的银釉效果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