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以恢复破损瓷器外观原貌的复原型瓷器修复是一种模拟型修复。补缺部分无论是瓷胎还是釉和彩,都是用与原工艺不同的原材料在常温下模拟出来的。通常使用胶模拟胎的效果,使用漆模拟釉流淌的效果,使用矿物颜料模拟彩笔绘的效果。虽然模拟和当初的本体制作都是“手工”,但由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两者的效果和体现出的视觉“神韵”还是不同的,如修复时胶要像胎,就得在胶固化坚硬后打磨成形,打磨会消除与器物本体之间的差异;而制作时工匠们在胎土湿软状态下手工完成制胎过程,会留下一些与器物本体差异化的痕迹,两者产生的效果当然会不同。如何让修复时模拟的手工痕迹更接近制作时的手工痕迹,缩小它们之间的效果差异,得靠瓷器修复师对修复材料的掌控能力和对瓷器手工痕迹的理解能力了。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受到严重危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太过以免又造成保护性的损害。瓷库中国在此向诸位藏友介绍一下如何保养瓷器。
瓷器的定义:
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但当今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
1、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和化妆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2、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瓷器冲线修复的步就是清洗冲线,把里面的脏东西全部清洗出来。碱性试剂、酸性试剂、生物酶、84消毒液、家用洗洁精等清洗剂清洗相应的污渍。
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古代各名窑瓷器釉色特点只有在长期修复工作中探不外乎有单一色彩的釉、窑变釉、唐三彩釉、冰裂纹釉、桔皮釉等釉色品种。陶瓷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长期侵蚀,器物表面会呈现出一些自然形成的旧貌,如明清瓷器,大部分只是由于“火气”的消减使器表光泽变得温润;而年代远的陶瓷器表面往往是绣蚀斑斑,器表和胎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风化、剥釉、破碎和酥解等现象.修复时要注意保护其旧貌特征,修复其损坏部位,使其与整个器物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