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粘合
破损的瓷器基本上都是长期埋在地下,因此新出土的文物,往往全身除布满黄泥外,还有很多水锈紧贴在器物上,有的还粘连在
器物断裂的剖面上,给器物的修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必须予以清除。
先将破碎的瓷器放入相对柔软的塑料盆中,用清水洗去表土,然后用刀具以与器面平直的方向将水锈轻轻地刮去,但不能用刀
尖划刮,以免伤害釉面。比较难以清除的是粘贴在断面胎体上的水锈,特别牢固,而如果不清除的话,则会给粘接时产生明显的隔缝,
对整器修复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用牛角刀或竹签刮削,胎壁较厚的也可用金属刀具轻轻地刮削。另一种办法是用洁厕净等洗
涤用品浸泡清洗。若再不行,可两种方法合用。
有些考古发掘品,因研究需要,在器物出土后马上就粘接复原。这种修复的过程往往很粗糙,接口处严重错位的情况十分常见,而缺部分通常是用石膏补缺。这种修复无神韵,也达不到展示的目的。我们必须进行拆洗,然后重新拼接。拆洗的方法是:将器物置于容器中,用丙酮浸泡,一般只需10至20分钟,粘接处便会自动脱落,然后将剖面的胶水刮净,后进行拼接、粘合。
文物修复的另一层意义在于文物也是一件具有考证历史和科学的艺术品,缺的文物固然有缺美,但领悟缺美需要一定的文化涵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而一件相对完整的艺术品则相对要好理解的多。如同当年的马踏飞燕缺是完全感受不到那种凌空腾跃的通灵之感。修复后会当凌绝**的想不由自主的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马的灵性立刻活灵活现。
目前文物修复而言,文物修复的目的是对古迹文物和流散文物因自然力作用所造成的破坏进行完整的恢复原貌。由于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和文物修复技术以及文物修复材料的匮乏,文物修复很难达到自身的要求和完善。
“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承专业认真”的工作,以客户利益为核心,依托丰富的**资源,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研究、展览修复的文物要求则更高,不仅需把破损的器物恢复原貌、还要在颜色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使其色彩、纹饰和质感呈现出完好的视觉、以达到一个完整逼真的效果。
广州弘粹文化艺术品修复中心主要承担可移动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的有关工作,承担文物修复的研究、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工作,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才。
有些瓷器修复后还要进行去光处理和作旧。首先要按照所需修补的瓷器调色,调色要求均匀,色彩要与修补器物一致,在作色前在另一瓷片上作一下仿*保料色彩试验。待试验效果满意后,就可采用刷涂、喷涂、擦涂等方法,修复器物坏及粘接之处,修复部位的釉色要与原釉相同,并与整器浑然一体,终要求不留修复痕迹。
瓷器的修复程序与所有瓷器的修复方法一致,也是要经过清洗、粘合、补缺、打底、上色、做釉等六个主要程序。所不同的是,青瓷器的胎和釉的颜色以及原始瓷釉、片纹等工艺,是青瓷器修复的特殊技术。